19岁毛润之交卷,四十四岁校长冒死押宝,三十七年后预言成真!
1912年春日的长沙城,空气里弥漫着新旧时代交替的奇特气息。茶馆里有人悄悄剪去辫子,学堂外还有人捧着八股文章默诵。就在这片混沌中,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农家青年,握着一篇墨迹未干的作文,踏进了湖南第一中学的考场。
1912年春日的长沙城,空气里弥漫着新旧时代交替的奇特气息。茶馆里有人悄悄剪去辫子,学堂外还有人捧着八股文章默诵。就在这片混沌中,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农家青年,握着一篇墨迹未干的作文,踏进了湖南第一中学的考场。
“最早看出毛泽东这股子劲儿的”,不在北大那两位先生,在湖南衡山一位清末翰林,名叫符定一,1917年就被毛称作恩师,他当面说过一句话,“此子笔下有雷电,他日必改中国面目”,写进家书又加了一句,“若毛生得势,我符家当避其锋”,后来事走到那一步,话里的分寸都对上了,
1912年夏天,湖南正好曝晒着热气。省立第一中学的招生考试现场挤满了穿着中山装的少年。毛泽东淡定又慢条斯理地交上试卷。别人篇幅有限,他的作文够厚一本小册子。主考的阅卷老师翻着这纸质粗糙的卷子,眉头越皱越紧,指尖下的“百端待理”,结构分明,立论锋利,不带遮掩。此